首页

美人不美s重度

时间:2025-05-29 19:59:15 作者:半年观众近70万人次!湾区这座世界级文旅地标获奖 浏览量:83937

  中新社香港3月1日电 题:高永文:大湾区医疗融合重在拉近“医疗文化”

  中新社记者 曾平

  在高永文位于香港佐敦的诊所里,挂着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百岁生日那天为其挥墨的“仁心”二字。这位骨科医生在任香港特区政府问责官员时民望颇高,退任后除继续以悬壶济世之心诊治病人,也不余遗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合作。

  “推进大湾区医疗融合,除了方便病人和医生跨境,更重要的是在医疗文化方面的融合。”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特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高永文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明言,两地医护在同一工作平台共事方能实现有意义的深度交流,这也是最快拉近两地医疗文化的方法。

2月27日,全国政协常委高永文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对于两地医疗文化的不同,高永文深有感触。2005年,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相关政策带动下,高永文带领十多名医生每周轮流去广东祈福医院诊病。“感受很特别。”他忆述,内地使用中文病历,药品名称和用法与港有异,诊病步骤也不尽相同。

  为顺畅工作,医院当时培训懂英文的护理人员,配合香港来的医生。“有些解剖的中文名词我未必知道,中文输入我也不会。”高永文说,正是这些细节经历让他明白,开会或学术交流不够,在岗位上方能互相在实践层面有交流。

  “所以我提倡把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的容量倍增。”据公布,截至去年10月底,首批来自广东的约10名医生、70名护士已通过上述计划在香港公立医院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高永文说,内地医护人手并非很多,但因规模差异,来一点对香港而言也算多,相信可较大程度缓解香港医护人手紧张。

  两地患者的就医习惯和医疗选择的价值观念也有差异。“内地患者比较容易接受手术,很少质疑医生。”高永文洞察到,推动两地医者认识各自医疗体系运作方式和了解不同的医疗文化,推动双向人才交流,具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2月27日,全国政协常委高永文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当年首次在内地执业,高永文使用的是3年的短期行医许可证。随着CEPA相关政策的更新,他在2010年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资格证书,此证没有期限限制。他从抽屉拿出内文已有些泛黄的证件,上面的编号非常靠前。“我至少是最早的几位之一。”高永文指着证件对记者笑说。

  由高永文担任荣誉会长的大湾区医疗专业发展协会正协助百余位香港医生申请内地短期或永久执业证。

  “我希望能铺桥搭路,进一步把相关人员和我们的医疗集团带到大湾区内地城市。”鉴于内地对临床心理学家、物理治疗师,以及自闭症等特殊教育服务需求渐大,高永文建议放宽相关人员,以及更多具有专科资质、已累积足够经验香港医生的内地准入门槛。

  在高永文眼中,“港式医疗”的特点在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文化、遵照医学文献最新进展和标准的循证医学,以及重视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等。他认为,现代医疗应提供详尽专业意见,让病人自己选择治疗方法,除非病人本身认知能力有限。

  “大湾区医疗融合的最终愿景就是,病人在区内主要城市看病,应该感觉上没什么分别。”高永文说。(完)

【编辑:钱姣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重庆巫云开高速所有大跨径桥梁实现合龙

2023年上半年,理财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趋于两极化发展。《报告》显示,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有所增加,分别增加1.32个百分点和0.32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4.31%。

湖南祁阳“科技赋能”育秧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银川10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12日从宁夏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获悉,护林员在原州区叠叠沟自然保护区用无人机巡护时,发现了一只成年华北豹,这只华北豹潜伏在茂密的草丛里,对无人机熟视无睹。叠叠沟自然保护区属于六盘山的余脉,森林覆盖率达75%。这次发现,证明六盘山华北豹种群正在向外围扩散。

新华社权威快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推出

近日,河南开封一儿童好奇把脑瓜伸出大桥栅栏不慎被卡,家长施救无果焦急拨打119。消防员赶赴现场时,只见大桥的人行道上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看热闹的路人。消防员引导疏散“吃瓜”群众后,破拆栅栏帮儿童脱困。(制作 费璠 视频来源 国家消防救援局)

2024北京文化论坛:交流互鉴中沟通世界

当地时间3月17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逾1.3万名巴勒斯坦儿童丧生,许多儿童正遭受严重营养不良,“甚至已无力哭泣”。

914门课程上榜!教育部公布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

昆明3月26日电(时文枝)26日,记者从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新闻发布会获悉,作为农业大省,目前,云南已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超5000个村通过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逐步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